近日,上海一名年轻女子在晚上回家后,从冰箱中取出一盒冰激凌,大口吃下后,突然感到脑袋一阵剧痛,仿佛“抽筋”般的不适随即袭来,胃里也一阵翻腾。她随即前往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。
接诊的中医全科医生邬婉文判断,这属于典型的“脑结冰”现象。“大口吃冰激凌或冰冻饮料时,口腔黏膜受到强烈冷刺激,导致颅内血管急剧收缩,从而诱发短暂的剧烈头痛,就像整个大脑被冻成了一坨。”她表示,“有些人还会伴随恶心、呕吐,甚至短时间内血压升高。”
除了直接吃冷饮,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后立即大量饮用冰水,也是“脑结冰”的高发诱因。“运动后身体处于高温、血管扩张状态,此时猛灌冷饮,会刺激脑部血管,引发功能性异常,从而触发头痛。”
那么,如何安全吃冰?
邬婉文建议,从时机和方式上做出调整,“尽量选择在中午适量食用冰冷食品,因为中午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,这时饮用冰品对身体影响比较小;尽量也选择在午餐后食用,避免空腹刺激肠胃;同时,每一口先在口中含3至5秒,再慢慢吞咽,遵循‘入口不冰齿’的原则。”
展开剩余44%若已经出现“脑结冰”的症状,也无需恐慌。邬婉文提醒,可先暂停食用冷饮,尝试按摩额头、太阳穴缓解不适,也可使用温热毛巾热敷额头和颈部。“通常情况下,症状会很快缓解,不需要特殊药物。但如果症状持续加重,或者出现其他异常反应,应尽早就医。”
眼下正值酷暑,不少人靠冰饮“续命”,但医生也提醒大家:吃冰虽爽,方式要对,才不至于让“快乐水”变“宕机水”。
记者 丁梦婕
来源:新闻晨报
发布于:北京市保利配资-炒股配资网-线上配资炒股-股票专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