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到民间文学的深远影响,普遍流传着周朝最伟大的功臣是姜尚的说法,甚至有“文王拉车八百步,周朝天下八百年”的美谈。然而,历史的真实情况远比传说复杂。毋庸置疑,姜太公在武王讨伐商纣的过程中确实立下了卓越功劳,但真正稳固了周朝政权、奠定其长达八百年统治基础的,却既非姜太公,也非周武王本人。那么,这位西周历史上极为关键且独特的功臣究竟是谁呢?
一、辅政
这位关键人物正是周武王的弟弟——周公旦!周文王与正妻太姒共育有十个儿子,长子伯邑考,次子是周武王,第三子管叔鲜,第四子便是周公旦。在周文王在世期间,周公旦就以其卓越的品行闻名,被评价为“为子孝,笃仁,异于群子”,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德行。周武王即位后,周公旦辅佐兄长,成为西周政权的中坚力量,被尊为“太公望为师,周公旦为辅,召公、毕公等人辅佐王室”。
公元前1046年,周武王亲率大军讨伐商纣,赢得牧野之战的决定性胜利。作为西周的重要重臣,周公旦积极参与这场军事行动。当西周军队进入商朝都城朝歌时,周公旦挥舞着大钺,召公持小钺,两人共同护卫着周武王,主持了一场庄重的祭天仪式,向天地宣告纣王的罪恶和商民的解放。尽管西周推翻了商朝的统治,但天下局势尚未完全平稳。就在此时,周武王却意外去世,为西周带来了新的挑战。
展开剩余69%二、叛乱
与强盛的商朝相比,刚刚建立的周朝实力相对薄弱,周天子对此心知肚明,因此自称“小邦周”,尊称商朝为“大邑商”。虽然商朝已被灭亡,但其势力在东方仍然根深蒂固,未曾彻底消退。周武王死后,其幼子周成王继位,但年幼无力应对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,西周政权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。
商朝覆灭后,纣王之子武庚被分封为殷地诸侯,继续控制着殷商旧地。同时,周武王将弟弟管叔鲜、蔡叔度、霍叔分别封于邻近地区,以监视武庚。然而,周武王死后,这些“东监”诸侯联合武庚叛变,发动了针对西周中央政权的叛乱。淮河流域的诸侯也趁机支持武庚,令局势更加严峻。作为摄政的周公旦,不仅面临叛乱的威胁,还遭到朝中部分势力的怀疑和抵制,西周的根基一度岌岌可危。
三、摄政
面对内乱,周公旦首先争取了召公和姜尚的支持,稳固了自己的政治基础。随后他亲自率军东征,经过激烈的战斗,成功平息了“三监”叛乱,诛杀了管叔鲜和武庚,流放了蔡叔度。平定叛乱后,周公旦继续对淮河流域展开军事行动,用两年时间彻底平定了淮夷和东部地区的诸侯势力。周公旦的东征不仅挽救了摇摇欲坠的周朝政权,巩固了对天下的统治,还显著扩大了疆域范围。
为了加强对东方的管理,周公旦马不停蹄地着手建设新的都城成周(即后来的洛阳),将殷商遗民迁移到洛邑,方便统治和融合。与此同时,周公旦积极推行分封制和井田制,先后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,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。此外,他还建立和完善了礼乐制度,稳固了宗法制度的基础。虽然周武王奠定了西周的基础,但周朝赖以长久维系的制度,正是由周公旦一手建立和完善。西汉时期的政治家贾谊曾评价:“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,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,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。”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周公旦在西周政权巩固与制度建设中的核心地位。
参考资料:
1.《史记》
2.《新书》
发布于:天津市保利配资-炒股配资网-线上配资炒股-股票专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